警安在线讯(张德瑞 雷发铭 通讯员 云景芳 )
聂孝基,中共党员,云南省公安厅政治部宣传处民警,中央政法委、公安部新媒体人才库成员。从警以来,聂孝基用手中的笔和镜头、以新媒体和短视频的形式,发好公安声音、讲好警察故事,先后参与推树了张从顺张子权英雄父子、迪庆羊拉派出所等数十个全国重大先进典型,拍摄制作的《马背上的派出所》 《17分钟!致敬英烈父子》《禁毒民警生死瞬间曝光》等多部“爆款”作品获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中央电视台等中央重点媒体刊载报道,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。瑞丽疫情暴发后,他主动请战参与抗疫工作,在边境一线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。
笔耕不辍,用新媒体发好公安声音
“从小学开始,摄影一直只是业余爱好,真没想到现在公安宣传竟成了我的本职工作,还是要感谢新媒体时代,它让我们能用更活泼的方式讲好警察故事。”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涉外警务专业的聂孝基说道。从警6年的他,最开始在基层派出所、刑侦专案组等部门工作,在干好本职业务之余,聂孝基从未放弃对这个“业余爱好”的热爱,用相机记录战友们的工作日常成了他最乐此不疲的事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一次偶然的机会,聂孝基被云南省公安厅集中采访团抽调,跨越近1000公里去到海拔5534米的迪庆州德钦县公安局羊拉派出所,进行事迹挖掘和采访报道。2018年建党节前夕,拍摄制作耗时近一个月、讲述藏族民警坚守高寒山区的微纪录片《马背上的派出所》上线,5小时内全网播放量就超过了5000万次,后来还得到了央视《新闻联播》《晚间新闻》等节目的报道。聂孝基说:“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作品‘火了’!感人的故事来自乡野,真正的英雄来自基层,他们才是大家最应该追的‘明星’。”
作为“云南警方”新媒体小编,聂孝基始终在“搭建省级矩阵、创新表达方式、联动基层民警”上找方法、下功夫,努力推出更多“网友喜闻乐见,战友感同身受”的原创宣传作品。截至目前,聂孝基和同事们累计编发文章7668篇、审校115余万字、制作短视频1207个,收获粉丝455.6余万人次,相关作品获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中央电视总台等高端媒体刊载报道193次,全网累计阅读量达30亿余人次,受到中央政法委、中央网信办、公安部表彰奖励21次。
步履不停,12次奔赴边境挖掘抗疫故事
新冠疫情暴发后,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“外防输入、内防扩散”压力持续增大,日均2万余名警力在边境日夜坚守,涌现出众多先进典型。聂孝基先后12次奔赴德宏、临沧、西双版纳、普洱、保山、红河等地抗疫一线,进行深度挖掘采访,拍摄制作了30余部“爆款”作品,推出了“警医夫妻40天后的重逢”“大海雪山派出所”“拉祜寨民警李涛”“护边员岩聪”“边境辅警朱国庆”等一批“警界网红”,为弘扬云南公安抗疫精神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2020年清明期间,聂孝基带队赴临沧拍摄“追忆禁毒英雄张从顺”纪录片《英雄三子》,为当时还在世的全国“公安二级英模”张子权留下了人生最后一段影像资料,并对他进行了长达2小时的深入采访。相隔数月,张子权不幸牺牲在办案途中。“五人四警、一门两烈”的悲壮事迹,令聂孝基至今难以释怀:“能和子权这样的英雄成为好朋友,是作为宣传民警最大的价值和荣耀,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他们的感人事迹讲好并传播出去,让更多的人看到听到,这样才对得起英雄。”聂孝基随后全程参与了张从顺张子权同志的先进事迹挖掘、报告团打造等工作,最终这对英烈父子获评“云岭楷模”荣誉称号。
初心不改,第一时间请战瑞丽“疫”线
今年7月4日,面对变异毒株德尔塔的侵袭,德宏瑞丽疫情防控局势再次急转直下,身为青年党员民警的聂孝基第一时间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,申请加入抗疫突击队奔赴瑞丽边境一线,想为自己的家乡出一份力,在战疫中检验自己的入警初心。换阵地不换使命,在巡边执勤、值守卡点的同时,他还用镜头记录下了无数戍边人的艰辛与不易,制作短视频16部、撰写文章31篇,让更多人见证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的钢铁长城的凡人壮举。由于疫情防控工作突出,聂孝基多次受到各级党组织的表彰奖励。
疫情防控宣传专班组建后,聂孝基和战友们每天都要跑很多抵边执勤点、涉疫重点地区,稍有不慎就可能成为密切接触者,面临被隔离的风险,为确保绝对安全,他们基本每天都要做一次核酸检测,出任务前都要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,瑞丽气温基本在36℃以上,几个小时下来,身体已汗流如注,就像被蒸熟了一样。“戍边任重道远,战疫仍在继续,我们必将以‘镇守边关、视死如归’的决心意志,同病毒战斗到底!”聂孝基在采访中说。
